落实“一号任务” 减税降费释放新动能
来源:会计实战基地 发表时间:2019-06-25 16:14:46 作者:木槿老师 阅读量:284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2018年6月15日,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牌匾上的红绸徐徐揭开,转眼间,已是一年四季。这匆匆一年里,深圳税务人过得忙碌而充实,在他们的拼搏奋斗、不懈努力下,新机构组建了新队伍、实现了新作为、展现了新气象。新机构的牌匾经过一年的洗礼,焕发出新的光泽。
建好“四合院” 队伍融合凝聚新力量
融合是新机构的重大使命。一年来,深圳税务人在改革中相互融合、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工作合力全面汇聚,事合、人合、力合、心合的“四合院”逐步建成。
在“四合院”里,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税务局的加入可谓是“千里来相会”。从广东转隶到深圳,该局面对的是地域上、机构上的双重差异。为了又快又好地实现融合,该局以代岗培训机制为桥梁,加强与深圳市税务局各处室之间的沟通联系和工作衔接;以干部挂职机制为纽带,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的先进做法,确保以最快的速度实现业务互通。
“四合院”初步建成,大伙走进一家门,成为一家人,更要同说一家话。为了建立起同声同气的新机构、新文化,深圳税务部门下足了功夫: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开展建党97周年表彰、传唱中国税务之歌、党员承诺践诺等8个主题活动,凝聚干部队伍磅礴合力;打造精彩纷呈的品牌活动,“最美小编”“最美语税人”“金牌讲师”“智税2019”“深税杯足球赛”等一系列活动,为干部打造了共同奋斗、展现风采的大舞台;更值得一提的是,深圳税务部门把促融合与数字人事全面推广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建机制、搭平台的方式,进一步打造向上向善的文化载体,打通“四合院”的各个门廊巷道。
深圳市税务局人事处处长杨庆介绍:“我们通过开发‘智税人才’平台,进一步强化数字人事考评机制的信息化支撑。同时,平台还创新推出‘我师父’和‘项目市场’等功能模块,完全打破机构间、地域间、层级间的障碍壁垒,为大伙共同合作、相互学习开辟了全新的天地。我欣喜地看到,通过师傅带学生、一起做项目的互动方式,一家人的氛围越来越浓厚了。”
落实“一号任务” 减税降费释放新动能
新一轮减税降费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更是深圳税务部门的“一号任务”。一年来,为了确保减税降费落地生根,深圳税务部门充分发挥出新机构数据高度聚合、系统高度整合的新优势,开辟出一条精准高效落实政策的新路子。
为有力支撑减税降费工作决策,深圳税务部门的大数据分析决策系统应运而生。该系统整合了超过1084TB的大数据“战略资源”,深挖税收数据 “金山银库”,实现了政策落实的精准定位、精准推送和精准服务。
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得益于大数据,成功享受了一笔3000多万元的追溯性税收优惠:作为国家重点软件企业,华强方特2017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只按高新技术企业作了申报,深圳市南山区税务局通过大数据第一时间抓取这一信息。“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是15%,重点软件企业是10%,这中间5%的税差就是3000多万元。”企业有关负责人梁洁安告诉笔者,“税务局通过大数据一下就找到了我们,帮助企业作了更正申报,让我们体验到了大数据管税的神奇魔力。”
减税降费政策的精准落实极大地释放了企业的发展动能,给纳税人带来了满满的获得感。深圳F518创意园运营事业部总经理倪妙绚表示:“目前,园区共有企业676家,其中小微企业占比达73%。自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以来,优惠政策实施的步调更加统一,小微企业减税的规模和力度持续加大,显示出了国家对减税降费的支持,园区内的小微企业又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管好“一张票” 税收法治开创新局面
“管好增值税发票工作极有必要性,且要有针对性。”这是总局领导对深圳税务新机构的殷殷嘱托。一年来,为了切实“管好票”,从源头改善税收治理环境,深圳税务部门“管服并举”,多项举措开创了全国先河。
区块链电子发票就是深圳税务部门在“管好票”上的重要探索:通过区块链技术的运用,全面打通发票信息流通壁垒,从发票申请到报销,全流程都在链上流转,规范了发票管理。
自2018年8月开出首张区块链电子发票以来,该项技术已接入2815家企业,开票280万张,总金额23亿元,覆盖金融保险、批发零售、酒店餐饮、物业停车、港口交通、互联网服务等行业,并投入到地铁、出租车和机场巴士等公共出行服务,为市民提供了“零成本、零开发、零难度”的用票体验。
管票要到位,开票也要跑出加速度。为解决“开票难”的问题,深圳市福田区税务局从今年3月起首次推出了发票审批白名单。据了解,首批入围发票审批白名单的企业共计5033户,入围企业可减少提交资料核实等步骤,并且申请的发票类文书审批综合提速超过60%。对此,深圳市顺电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财务人员沈小姐感触颇深:“与以往相比,发票审批真的步入了快车道。这次发票超限量申请1个工作日就审批通过了,领票更加方便了。”
办好“一个窗” 纳服提升亮出新面貌
“过去需要两三天,现在当场就办结,‘大服务’模式给了我们全新的极速办税体验。”深圳和顺建设劳务有限公司的办税员朱女士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大服务”模式是在新机构全面推行“一窗通办”的背景下,由深圳市罗湖区税务局首推的全新服务理念。通过合并前台部门、归集涉税事项、优化办税流程、整合服务资源、更新导税模式等举措,打造“窗口一次受理、流程内部流转”的“大前台”,实现纳税人所有依申请涉税事项在办税服务厅窗口一次性办结。
“我们先后梳理了前台办税事项302项、后台处理事项84项,将非正常户解除、增值税申报一窗式异常转办等11项依申请涉税业务事项集中前移到前台办结。”罗湖区税务局第一税务所所长吴旭曜介绍,“同时,我们还大幅简化办税流程,实现了11项前移业务等候处理时间明显下降,非正常户解除业务从原先的平均耗时2天以上压缩至当场办结,‘一窗式’比对业务平均处理时长缩短63%,防伪税控解锁全流程也从过去的平均耗时1天以上压缩至20分钟内办结,纳税人平均咨询等候时间从12分钟下降到3分钟。”
“大服务”让线下办税更高效,“微税务”则让线上办税更智慧。自税务机构合并后,深圳税务部门不仅快速推进征管系统和网上办税系统的并库整合,还推出全新的移动服务平台——“微税务”。只要在手机上安装客户端,纳税人就能享受到减税降费政策直达、日常涉税资料传递、税务风险实时提醒、移动办税想办就办“四大服务”。
深圳市盐田区税务局是全市“微税务”首批试点单位之一,该辖区的企业就尝到了“头啖汤”。万科集团税务经理林品全介绍:“以前办理一项业务,经常要跑国税地税两个部门。现在完全不一样了,不仅通过手机就能预约,116个事项‘最多跑一次’,更有超过40个事项通过‘微税务’动动手指就能办理,真是新机构新平台、新服务新气象啊!”
改革一载,虽历经艰辛,也硕果累累。深圳市税务局局长张国钧表示:“一年来,我们肩负起了历史使命,为新机构奠定了良好的开局。下一步,我们要在‘优化、融合、协调’这六个字上狠下苦功,奋力实现税收秩序明显好转、纳税服务明显改善、队伍素质明显提升、国际范元素明显增多‘四大目标’,为高质量推进新时代税收现代化贡献更多更强的深圳智慧和深圳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