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信用成企业“试金石”
来源:会计实战基地 发表时间:2019-10-26 17:11:03 作者:木槿老师 阅读量:2818
2018年1月,厦门以良好的城市信用体系建设成效,入选我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今年6月,《厦门经济特区社会信用条例》施行,通过立法促进守信受益、增加失信成本。
纳税信用是企业的“试金石”,已成为政府招投标、融资授信、资质审核等多项企业活动的重要考量因素。金秋十月,恰逢全国“诚信兴商”宣传月,本报今日推出专栏,由厦门税务部门为您介绍纳税评价那些事。
A级企业连续3年攀升
根据2018年度企业纳税信用评价结果,纳税信用A级企业由2016年度的不足5000户升至1.2万户,实现连续3年攀升。今年的企业纳税信用评价工作,是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后,厦门税务部门首次运用并库后的金税三期纳税信用管理系统进行评价,事前做好系统升级和测试,确保并库后新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经制订评价方案、夯实评价数据、系统初评、主管税务机关确认和复核等程序,评价结果更加严谨、客观、公正。
记者了解到,评价结果充分应用到纳税辅导、纳税评估、发票领用、融资便利等方面,强化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营造诚信纳税氛围。企业若对纳税信用评价结果有异议,也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复评或补评。
联合惩戒制度不断升级
随着联合惩戒成员部门和惩戒措施的双扩围,当前“黑名单”和联合惩戒制度呈现出不断升级的态势,失信主体将因税收违规事项、违法行为付出更高的失信成本。
据了解,自2015年公布第一批“黑名单”以来,厦门税务部门已累计公布“黑名单”案件458件,向其余33个部门推送联合惩戒信息15114户次。截至2019年上半年,已有90名“黑名单”当事人被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限制担任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及经理职务;已有37户“黑名单”当事人被禁止其适用海关认证企业管理;有197户“黑名单”当事人被限制融资授信;在检验检疫监督管理方面,有19户 “黑名单”当事人出入境检验检疫信用被降为D级同时实行限制性管理措施;还有237户黑名单当事人在取得政府供应土地、参加政府采购活动、进口关税配额分配等方面被有关部门采取限制性管理措施。